3月6日,标普全球评级开设大中华区网络分析直播,高级分析师Cindy Huang与Aeon Liang出席直播。
直播中分析师Aeon Liang表示,由于中国降准,中国人民银行流动资金注入,以及更为温和的美联储政策,201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离岸美元债的发债规模已经达到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6%。同时,主体信用评级为”BB-”或以上的开发商的平均融资利率,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8%,降至2019年至今的6%,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标普同时也认为,当前的离岸美元融资量已经超出了开发商再融资的基本需要,从而造成债务的增长。
相比于两年前,当前房企美元债的发行成本有所提高,同时发债期限更短。这让开发商面临更高的外汇支出,同时增加了债券到期的压力。2019年至今,1月份房企发行离岸美元债金额最高,超过100亿美元,而2月份不到80亿美元。其中新发离岸美元债券最多的是恒大,达到30亿美元,而离岸债近期到期最多的是绿地,规模达到20亿美元。
标普认为,由于过去几年销售金额与价格的同时增长,以及2018年房企土地收购活动的减少,中国房企的杠杆率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稳定。但如果土地收购变得再次激进,销售金额下降幅度超过预期,或是开发商继续大量发行债务,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可能会因此增加。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也正在持续,即影子银行的贷款持续承压。
中国房企的平均债务对EBITDA比率从2016年的8.9倍,逐步降至2018年的7.6倍,标普预计2019年的该比率将会在7.4倍。
另外,中小开发商仍将面临困境。据标普统计,近期离岸美元债券的发行利率显著高于境内人民币债券,这给较低评级的中小开发商带来了显著的债务到期压力。甚至如泛海控股等一些低评级的中小开发商,将不得不依赖于处置资产,以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