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这一年被人称为经济寒潮,不失业就是最大的成功。然而,对新茶饮行业来说,却刚好相反。
口红的风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儿——“口红效应”。这形容的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的是人们在经济不景气、收入降低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需求,转而会买一些廉价且非必要的产品取得慰藉。
几个月前,关于“寒冬”的说法已经在各个行业侵袭了。降薪、裁员成为这个冬天的关键词。然而,越是严峻的经济形势,越可能成为饮品业的机会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深圳进入了“奶茶时代”。据DT财经的 《深圳奶茶的十年沉浮简史》报道:2008年除了汶川地震和三鹿毒奶粉事件,深圳人民还经历了当地的重大火灾,创伤情绪严重。
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历大萧条,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然而好莱坞的电影业却乘势腾飞,最黑暗的1929年,美国各大媒体开专版,推荐适合疗伤的专题影片,还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
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服装流行的是鲜艳的色彩,短小和夸张的款式成为爆款。如果对“口红效应”背后的消费者心理稍加分析,就会看出:经济势头差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心理慰藉和快乐。
新茶饮就是典型的“口红效应”产品:价格较低、有心理慰藉作用、与同价位消费品相比安慰作用更强。“奶茶效应”的威力比“口红效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也确实像口红一样,制造了新茶饮的爆品神话。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活和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然而在压力大节奏快的工作中,这些非生活必需品却成为了大家的心理必需品。
在一个每天都有“新鲜丧”的经济寒冬,200万的首付凑不齐,20万的车子买不起,2万的戒指不敢看,200块的口红就几支,但是20元的奶茶还是可以天天喝的。20块就能买到的虚荣与快乐,谁会拒绝呢?况且还很美味。
经济寒流并不会让所有行业陷入低迷。经济增长放缓了,消费者才有时间喝喝奶茶放松一下,寻找心灵的慰藉。对于茶饮品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抓住互联网营销的特点,合理进行自我分析和定位,尝试去把品牌打造成那支“口红”,就能利用“口红效应”实现销售长红。
经济寒冬时期,凋零的境况让人黯然神伤,信心与快乐成为最稀缺的商品,文娱产业将是直接受益者,而兼具文化娱乐属性的新茶饮将会是间接受益者。奈雪在深圳即将开出的BlaBlaBar,是继奈雪的礼物店之后又一全新概念,在空间体验上再次升级,给女性顾客一个更安全、更有feel的喝酒环境。
长沙的茶颜悦色则把自身打造成了一个温暖的、市井的具有邻家小妹气质的品牌,从而成为了长沙人的独特记忆符号。茶饮品牌本身除了产品和空间外,要有更多情感附加值,你卖的不再是一杯茶,而是信心和快乐。不是低价就不符合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对“低价产品的偏爱趋势”。因为不够奢侈,怎么能够慰藉消费者的身体和灵魂?
产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但仍然让消费者感受到奢侈与宠爱,就像马卡龙、就像喜茶的多肉车厘、奈雪的霸气猫山王。远低于一支大牌口红的价格,却能带来奢侈感爆表的直观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网红,而网红奶茶也带起了一股奶茶风,而且新茶饮的门槛较低,一时的火热必然引来大批追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