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将对中国购物中心、商场的招商运营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并抓住机遇,购物中心、商场需要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同时积极调整招商策略、优化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以提升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项目目前已入驻品牌LV、Prada、Cartier、Dior、VERSACE、、Burberry、Max Mara、Zegne、Salvatore Ferragamo等重奢矩阵。今年项目迎来12周年庆,店庆4天销售额达1.6亿元,同比2022年店庆增长6%,同比2021年店庆增长14%。
-
上半年百货购物中心共关闭了14家门店,涉及13个品牌,其中闭店原因主要为经营不善、亏损、租约到期,其中经营不善为绝大部分闭店品牌闭店的主要原因。
-
上半年,无论是高端零售型商场、餐饮聚集型商场,还是旅游目的地商场,今年上半年客流亮眼的商场均有一大共性——鲜明的场景化特征,因特定喜好的人群大量、高频聚集,而找到一条强势突围的路子。
-
天虹股份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商业物业市场出现较大变化。一方面,低价恶性竞争在减少;另一方面,因经营困难待盘活的存量物业有所增加。这对天虹来说可能是机会,未来会在坚持自身区域拓展策略基础上审慎评估。
-
近年来,北京长安街西延线的全线贯通盘活了京西的城市活力,经济、文化繁荣共行,为京西商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养分和空间。
专注于差异化经营定位的中骏商管,基于TOD模式打造的首个创新奥莱项目——北京西长安中骏世界城,已于3月17日正式启幕。
-
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规范高效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优化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决策部署,研究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
近几年,虽然黑天鹅事件为商业零售和地产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不管是国内商业还是国际商业都展示出了极强的韧性,在重重挑战中锲而不舍地进行商业创新。本篇选了10个国外近年来新开业的商场,让我们一起观察下国外新商业的发展思路,感受下更多元化的商业景象,也看看有没有国内商业可以借鉴的灵感。
-
本文拟用日本和国内购物中心相对稳定的经营数据,从人口、消费、占比、坪效、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做一个对比,会带给你一些有趣的发现,从发展的机遇和路径到所面对的清晰挑战,有的非常发人深省。
-
覔书店于2014年在深圳创建,定位于城市家庭大书房,融合阅读、咖啡、文创、亲子、文化活动等多元业态。截至目前,覔书店在全国多个城市已发展20+家连锁门店,总面积超5万平米,并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美书店”荣誉称号,已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客厅,市民文化休闲的地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