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房地产循环不畅,比如,供应过高端,不适应需求,需求支付能力不足,拉不动供给;比如,很多房源成为难以交易和循环的无效房源(典型如老旧小区、老破小)。靠市场的力量,无法破解这种循环不畅的“板结”。怎么办?政府有为之手,创造供需循环的环境。
-
可以预见,被延后的刚需、换房需求,预计上半年释放完毕。政策继续利好,而房价还在高位,楼市又回到了改善主导的局面。疫情这三年,高收人群并未受多大冲击,因此改善型需求一致比较旺盛,各大城市中心区改善盘比较热销,在售库存也比较少。顺应需求,去年以来热点城市土地出让,基本上都在中心区,也基本都是低密度的改善盘,或豪宅盘。
-
由于房价快速上涨,2017年以来,热点城市就以改善性需求为主导,刚需有被抛离的迹象。2015年,热点城市刚需占到50%,现在只有30%。因此,换房需求上升,或所谓“改善时代”来临,并非大家都有房了,排浪式地开始改善居住,而是刚需被挤出,改善占比被动上升。
-
这次为何没提“房住不炒”,是不是政策会有大的调整?我是这么看的,最终的通稿,可能会提到。即便最终通稿也没提,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2月16日第4期《求是》杂志中高层的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明确提了“房住不炒”。
-
进入2023年,1月份作为传统的楼市淡季,加上第5周适逢春节假期,经纪人、业主等群体以回家过年为主题,房源更新及成交均有所不足,在春节假期后,线下看房热度逐步回升,加上多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释放利好信号,带动二手房成交连续三周回升。
-
进入2023年,1月上旬受到去年末以来政策宽松等利好带动,加之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前期积压的需求逐步释放,随后进入1月下旬适逢春节假期,旅游出行、回家过年成为关键词,导致第5周新房市场活跃度较低,成交量降至历史低位。
-
“开发商贷不到款,借客户的征信,用在建工程或者卖不出去的现房做抵押,变相骗贷款的套路。”有网友如此评价此种卖房营销玩法。
-
公告显示,该债券类别为小公募,拟发行金额为60亿元,期限不超过5年(含5年),可为单一期限品种,也可为多种期限的混合品种。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偿付到期公司债券本金,其中部分用于置换前期公司债券回售兑付资金。
-
随着房企信用风险持续发酵,房企快周转模式面临冲击。从金融层面看,越来越多的房企流动性存在压力,致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收缩战略,减少拿地数量,甚至低价抛售一部分资产,以换取资金回笼。
-
“金融16条”以后,房地产市场有趋稳的基础。房企资金面在进一步改善,有助于增强房企信心,房价方面有趋稳可能。一月份部分城市售楼处表现不错,销售数据总体朝着改善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