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从来都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从诞生之初便以疯狂扩张与烧钱著称,由于每天新开7家门店、亏损20多亿等事实,被无数人视为“下一个ofo”;但当瑞幸仅用20个月便成功IPO,再用6个月后实现门店盈利时,大众对其评价又开始分化。
当各种行业都在掘金下沉市场时,咖啡也没落下。质馆正联手罗森,将在便利店里卖精品咖啡。星巴克密集在四线城市布局,甚至把店开到县城。“咖啡向下”,正在进行。
两大可乐大佬一方面相继回归可乐咖啡,另一方面不断加码即饮咖啡。如可口可乐此前收购了Costa咖啡后,于今年6月推出首款Costa即饮咖啡,而百事在今年7月与咖啡品牌Lavazz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即饮咖啡市场预计会增长31亿美元的规模,增速超过瓶装水和软饮料。
消费群体的变化驱动着新老品牌不断地转型升级,而资本的注入、跨界的整合、供应链的提升也为产业的升级与重构提供了新机遇,在2019餐饮进化论峰会上,北京商报记者专访到了熊猫星厨创始人李海鹏,在他看来,如今参与共享厨房领域的玩家不再只是个体小店,不少连锁大品牌和创新品牌也开始加入。
对于分析师提出瑞幸数字化的业务模式是否会改变星巴克与消费者互动的策略时,Grismer回应称,星巴克对于自己过往在中国市场的创新表现感到满意,包括去年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关系,以启动外送业务;推出新的会员计划,该计划推出将近一年内,上一个季度活跃会员同比增长了45%等。
在维他奶首次杀入内地咖啡市场半个月后,北京商报记者日前调查走访发现,维他奶咖啡风味巴旦木仁植物蛋白饮料虽然已经在线上试水,线下渠道仍未铺货。
12月2日商业地产热点扫描,赢商网为您整理10条最热的行业资讯,其中全国要闻3条,重庆要闻2条,四川要闻1条,贵州要闻3条,云南要闻1条。
论知名度,Tim Hortons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号称“北美传奇咖啡馆”,是加拿大快餐行业排名第一的连锁餐厅。RBI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的4800多家门店中,仅加拿大就有接近4000 家,每天卖出超过500万杯咖啡,80%的加拿大人每月至少光顾一次。可以说,它不仅是加拿大的咖啡和面包店,也是加拿大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国远不及同为舶来品的星巴克有号召力。
在互联网还没完全发展的时候,小镇上的新华书店是孩子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那时候还没有桌椅,只有一排一排的书架,拿一本课外书席地而坐就可以度过一整个下午,那书可能是东野圭吾,也可能是韩寒,或者只是一本漫画书。
上海精品咖啡品牌MannerCoffee2019年扩张进入全面提速。其中,上海门店数从今年2月份的18家已增至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