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新城控股在桂林的首个商业综合体——桂林吾悦广场(开业时间:2019-11)将开业迎客,这也是广西今年内新开业的第二座吾悦广场。
超级大店不只是空间,更重要的是基于审美的仪式感。餐饮业越往后发展,餐厅越不应该局限在一道菜,产品也不应定义成一道菜。“概念餐厅”的试探,也是对品类未来发展的预判。而对消费者来说,来这些店往往是带着十二分的期待。“小而美”的门店模式仍将是餐饮发展主要模式,但也要在体验端发力,转变为注重体验的“小而精”。
试水直播,和大众品牌合作,上线外卖服务,推出啡快概念店……星巴克在下沉市场的路上越走越远。相应地,星巴克还推出了各种“接地气”的营销活动,比如取咖啡对暗号、盲盒式杯子营销、多种营销活动叠加等,让用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以看到的是,曾经“高冷”的星巴克已经在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改变,而消费者也被星巴克的“讨巧式”营销成功收买了。
不难看出,国内的咖啡商业市场十分庞大,品牌要获得成功,视野不能只局限在“星巴克模式”、“瑞幸模式”,而是要专注于产品,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并根据时代发展和自身需求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路。
星巴克(Starbucks)公布的第四财季营收超过分析师预期。该公司净销售额增长7%,至67.5亿美元。第四季度净利润为8.02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558亿美元。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了5%,美国业务实现了6%的同店销售额增长,而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了5%,总交易额增长13%。
茶饮、咖啡品牌跨界做面包烘焙,这已经是烘焙业的新常态。同样是饮品搭配面包糕点,具体的做法各家也都有不同,大多数品牌把重点放在如何创新出更有趣的产品,有的则把重点放在如何打造场景上,让来店里喝点东西吃个东西成为生活方式。最受瞩目的恐怕是饮品界大佬星巴克做的甄选烘焙工坊了。
对比星巴克而言,星巴克更多的是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杯子上,而近几年瑞幸咖啡为了提升知名度,尝试了许多的营销方法,而面对大众的对于产品本身质量的怀疑以及不被看好,作为其中一项营销战略--走主题风的咖啡店算是终于迎来了大家的关注与好评。
确实,只有星巴克才能超越星巴克。从48年前西雅图派克市场的小门脸,到如今撑起全球近30万就业的咖啡巨头,星巴克的故事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中国涉嫌垄断案”,日前已由瑞幸单方面撤诉。
成为企业创始人的继任者,约翰逊要如何带领品牌继续实现突破?具备技术背景的领导者,又将给这家充满感性的品牌带来怎样的新变化?我们可以从《哈佛商业评论》总编辑殷阿笛(Adi Ignatius)与约翰逊的对谈中探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