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装零售已在近年逐渐走下坡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为9870.4亿元,同比下降4.8%,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上半年,该数据为4749.7亿元。疫情的冲击无疑等于雪上加霜,原本磨拳擦踵押注春节消费热的服装行业开年失利,下沉市场商业街等服装店更是首当其冲。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疑成为了2020年的第一只黑天鹅!肺炎疫情来得突然,且人心惶惶,原本热闹的春节经济随之遇冷,街道、商场行人寥寥,步履匆匆。
日前,香港服装品牌I.T发布2019╱2020财年第三季度业务状况,截至2019年11月30日止的3个月内,I.T在香港及澳门的同店销售同比下降33.3%,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同比减少5.2%,日本及美国同店销售同比减少6.1%。
据澳大利亚《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服装品牌真维斯(Jeanswest)1月15日宣布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开始进入破产清算阶段。这也意味着,曾经的服装巨头真维斯在本部澳大利亚,倒闭了!
每个行业几乎都存在滞销、过季的商品,如何处理它们也成了一件的令人烦恼的事情。前段时间,超市销毁临期食品的事情就曾引发网友热议,可在从业者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最安全且稳妥的解决方式。服装业也有着同样的情况。
近日,服装品牌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捷环球)与慕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尚集团)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将Esprit品牌经营权转移至合资公司。这意味着慕尚集团将成为Esprit品牌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掌舵者”。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还有多个国际服装品牌撤出中国市
瑞典快时尚巨头H&M向消费者们提出了这个新问题。据时尚商业快讯,H&M日前在总部所在地斯德哥尔摩开设了全新SergelsTorg概念店,除普通的商品外,该概念店首次推出H&M服装租赁服务,还会开放一个裁缝柜台用来修补破损的衣服。
尽管“双11”多间公司号称单日流水“破顶”,但增速较2018年亦明显放缓,而天猫“双11”整体GMV增速较2018年则相差不大。今年“双11”前,市场亦有报告显示,服装类别是预购销售表现最差的,暴跌27%,而化妆品和家电类别表现强劲。不过,阿里巴巴方面对上述报告的准确性予以否定。
走到第11个年头,技术和商业模式均相对成熟,再用前几年的妙招式显然已落入了新时期的旧窠臼。面对高昂的流量成本,日趋理性的消费群体,以及激烈的寡头平台分食,志存高远的品牌又该如何借双十一打一手好牌,怎样理性看待双十一,目前痛点及未来发展几何?
9月底美国快时尚品牌Forever21正式宣布破产保护,或将关闭全球350家门店,此前就Forever21已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是目前快时尚品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