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群体的变化驱动着新老品牌不断地转型升级,而资本的注入、跨界的整合、供应链的提升也为产业的升级与重构提供了新机遇,在2019餐饮进化论峰会上,北京商报记者专访到了熊猫星厨创始人李海鹏,在他看来,如今参与共享厨房领域的玩家不再只是个体小店,不少连锁大品牌和创新品牌也开始加入。
对于分析师提出瑞幸数字化的业务模式是否会改变星巴克与消费者互动的策略时,Grismer回应称,星巴克对于自己过往在中国市场的创新表现感到满意,包括去年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关系,以启动外送业务;推出新的会员计划,该计划推出将近一年内,上一个季度活跃会员同比增长了45%等。
论知名度,Tim Hortons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号称“北美传奇咖啡馆”,是加拿大快餐行业排名第一的连锁餐厅。RBI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的4800多家门店中,仅加拿大就有接近4000 家,每天卖出超过500万杯咖啡,80%的加拿大人每月至少光顾一次。可以说,它不仅是加拿大的咖啡和面包店,也是加拿大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在中国远不及同为舶来品的星巴克有号召力。
此次,我们测评了Manner、Flykoi、瑞幸、7-11、全家、CoCo都可等,采访了多位咖啡、茶饮和烘焙的资深从业人员,发现在这小小几平米的档口里,飓风式的竞争正在酝酿。特别是随着巨头进入,或许会重演一次“繁华过后一地鸡毛”的景象。
不难看出,国内的咖啡商业市场十分庞大,品牌要获得成功,视野不能只局限在“星巴克模式”、“瑞幸模式”,而是要专注于产品,提升用户品牌忠诚度,并根据时代发展和自身需求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路。
日前,瑞幸宣布将与沃尔玛签约合作开店,在沃尔玛大卖场、山姆等业态的外租区域开设新店。
对比星巴克而言,星巴克更多的是把营销的重点放在杯子上,而近几年瑞幸咖啡为了提升知名度,尝试了许多的营销方法,而面对大众的对于产品本身质量的怀疑以及不被看好,作为其中一项营销战略--走主题风的咖啡店算是终于迎来了大家的关注与好评。
在一片质疑声中,瑞幸咖啡越战越勇。11月15日美股收盘,瑞幸咖啡大涨25.4%,报收27.02美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周三(13日)发布了三季报的瑞幸咖啡,上周累计涨幅高达45.58%。
“全国28城,我们来了!”近日,小鹿茶在专属微博、微信宣布爆炸式开店消息。手捧小鹿茶、身着“小鹿茶蓝”的代言人肖战,笑出一口大白牙。一口气28城42家门店,明星代言+烧钱补贴,小鹿茶的“疯狂”步调与诞生之初的瑞幸如出一辙。但细究背后的门店扩张路径,二者各有侧重。
以刚刚上市半年的瑞幸咖啡为例。公司最新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0.2%,但净利润亏损达5.32亿元,亏损幅度扩大9.6%,这还是过去四个季度里亏损最小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