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消息,美国轻奢巨头Tapestry旗下katespade已经于近期上天猫开店,至此,Tapestry集团旗下三个品牌katespade、Coach、StuartWeitzman均已入驻天猫开设旗舰店。
当下的购物中心,多为内向型的“购物盒子”,大体量集中商业的出现确实给城市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新鲜血液,但其必然要面对的是更远、更广的辐射范围和大量的人群集聚,在重大疫情面前,这反而成为了它的弱点。
RET睿意德创始人张家鹏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数字化时代是在推动购物中心快速的进入数据和供应链的竞争,未来每个购物中心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买手的能力,基于数据更好地洞察客户的能力。所以,未来的购物中心一定慢慢转向百货化,购物中心核心一定是基于数据运营的服务商,这是核心点。
创立至今十年,捞王始终以稳健的步调发展,从街边店到购物中心店,在用品质不断“圈粉”的同时,自带流量的捞王也越来越受到各大购物中心的青睐。
3月18日至20日,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与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共同主办的“疫情下的商业复兴与创新之道”线上系列公益论坛举行。18日,印力集团董事长丁力业、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步步高董事长王填、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物美首席运营官于剑波、爱琴海商业集团总裁张华容以及财经作家吴晓波同台分享观点。
此次疫情暴露了购物中心在功能规划上的诸多缺陷。购物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组合价值,即以共享和互补为原则,通过功能、业态、业种、品牌组合实现1+1大于2的联动效果,实现共享空间、共享服务、共享流量等理念。
3月,各家房企与购物中心向公众交上年度答卷的节点。华东、西安、重庆、福建、郑州等地多家购物中心纷纷公布2019年度成绩,而商贸活络的广东地区,消费力如何?仍然是当前行业的“信息盲区”。
疫情形势趋于明朗,随着全国各地有序复产复工,百货店、购物中心也陆续恢复营业,目前从整体看,重新开门迎客后,大多数商场依然门可罗雀,客流一般达到原来的10%-15%左右,加之品牌商户开业率未恢复正常,很多店面显得颇为清冷,半开放街区的商场,社区型商场回温相对明显,但整体销售也远未达到反弹的程度。
新冠肺炎这只突入其来的黑天鹅的杀伤力还是巨大的。从1月23号武汉封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2个月,疫情发生的一个多月中国经济近乎处于停摆状态,受伤最深的还是实体商业。非常时期,各大购物中心纷纷打响了“线上攻坚战”应对突发事件。
此次疫情,迫使实体商场纷纷涌“上线”,但表现却大相径庭。部分百货商场比购物中心反应迅速,且线上应对更加的从容。这背后,离不开这些百货企业这些年在数字化方面的“布局早”与“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