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的国产品牌爆火,并非新技术颠覆传统,而是原有产品、老技术在新渠道焕发活力,是在营销和产品上挖掘新机会。借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推火一款单品不难,难的是如何长期保持品牌活力,将网红做成长红。
很多网红产品,全靠设计、外观的高颜值来吸引人。要么是门店装修够时尚,吸引人们打卡;要么是产品够炫酷,有噱头。就像泡面、答案茶、脏脏包等就是这类。还有泡泡面膜,脸越脏,起泡越多,毫无科学依据,只是效果可视化做得好,姑且也算作颜值。
那为什么明明都在想着提升用户体验,大环境却还是体验差呢?因为信息量太多,而且同质化严重,再加上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承担体验成本。即使很多商家提出的“体验”,也真的不算体验。而且现在一些线下店的活动基本都是促销拉新,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淹没于各种烧脑又无感的信息里。
伪需求、乱烧钱、团队内讧、竞争惨烈、产品糟糕、资本博弈、错失风口、政策风险、创始人放弃、战略失误......
自从上次测评咖啡馆后,很多朋友就开始私信问,既然主打第三空间的咖啡馆里只有星巴克盈利,主打外卖的瑞幸又连续亏损,7-11和全家的优势普通人又学不来,难道咖啡生意就盖棺定论没有新机会了?
星巴克不得不放弃坚守几十年的第三空间,开始开拓自己的第四空间——App+外卖:瑞幸的亏损几乎是个无底洞;咖啡陪你全面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