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欢迎来到金商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金商网首页金商资讯品牌永辉升级卫星仓:单仓日均2000单、30分钟履单率超90%
更多 >新闻推荐
更多 >百科问题
更多 >项目招商
更多 >资料下载

永辉升级卫星仓:单仓日均2000单、30分钟履单率超90%

2019-06-29 12:07 第三只眼看零售 赵向阳

核心提示:与永辉最早的卫星仓相比,第二代卫星仓的几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日均订单量有所提升,二是30分钟内履约的订单占比超过了90%。

  6月28日,永辉云创第二代卫星仓首度对媒体开放。《第三只眼看零售》受邀参观,并了解了永辉卫星仓的最新进展。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永辉卫星仓已经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开出30家,其中福州有23家。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朴朴超市在福州的仓库数大约为39家,两者在网点规模上的差距逐步减小。

  与永辉最早的卫星仓相比,第二代卫星仓的几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日均订单量有所提升。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永辉生活到家业务负责人张晓辉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福州永辉卫星仓日均订单量为3.8万单-4.9万单之间,23家仓库折算下来,单仓的日均订单量在1700-2100单之间。成熟的仓库日均订单量超过2000单。

  二是,30分钟内履约的订单占比超过了90%。换言之,90%的用户在下单后的半小时内能够收到商品,这种时效性满足了消费者在时间上的顾客体验。

  眼下,以前置仓为主要模式的企业正发生一些微妙变化:每日优鲜为了寻求新一轮融资而四处公关;叮咚买菜也爆出业务调整、核心高管休假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永辉云创旗下前置仓业务,永辉卫星仓的动态格外引人关注。

  通过走访永辉卫星仓,《第三只眼看零售》得到一个基本判断:永辉云创高层认定,到家和到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而此前业内流行的仓店一体模式基本是跑不通的,永辉卫星仓将成为永辉云创到家服务的主要载体。

  解析永辉第二代卫星仓

  《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访了两家永辉卫星仓,大学城仓和公园道仓。大学城仓面积400平方米,大约有3000个SKU,日均订单量2500单;公园道仓面积500平方米,商品数为4000个SKU,日均订单量2000单。

  为了更好说明永辉第二代卫星仓的特点,我们从选址、选品、布局、运营等几个方面解析。

  选址。永辉卫星仓选址主要与腾讯合作,借助腾讯掌握的消费者地理位置信息将福州市进行网格化分区,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顾客画像和分布密度来决定在什么位置开仓。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租金成本并非永辉卫星仓选址的第一指标。业界此前有一个认知,由于前置仓是送货到家模式,因此可以不用选在临街商铺,以期降低租金成本。但永辉的经验表明,租金并不是前置仓最大成本,前置仓在选址的时候要考虑包括骑手配送距离在内的综合成本。

  以永辉卫星仓公园道仓为例,它旁边就是一家永辉绿标店,但它的租金未必比永辉绿标店便宜。“租金成本不是我们选址考虑的第一要素。从实践情况来看,越在核心商圈,前置仓越没有租金优势”。张晓辉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选品。永辉卫星仓以生鲜为主打,根据陈列面积估算,其生鲜销售占比超过50%。除了水果、蔬菜、肉、水产、烘焙、面点等生鲜品类之外,永辉卫星仓还经营粮油副食、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个人护理、日用百货以及鲜花等,共计3000-4000个SKU。

  除了水产和部分活鲜在仓库养殖之外,永辉卫星仓的生鲜均为打包好,并且标好价签的标准化商品,这一步骤是在上个流通环节完成的,即供应商在自己的配送中心就已经完成商品标准化这一过程。《第三只眼看零售》观察到,永辉卫星仓大部分水果和蔬菜来自永辉旗下的B2B平台彩食鲜。

  此外,保健品、小家电是永辉卫星仓增长比较快的几个品类。它们共同特点是客单价高,属于长尾商品,但对于满足顾客需求,提升客单价意义较大。

  布局。“永辉卫星仓布局有零售门店的痕迹,如果把它对外开放,就是一家400多平方米的社区店”。一位媒体同行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笔者也观察到,除了通道比较窄,货架比较高之外,永辉卫星仓的商品布局与零售门店类似。

  笔者以为,这大概与永辉的零售基因相关。卫星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永辉门店,而沿用零售门店的商品布局有助于他们在早期提高拣货效率。不过,从永辉最新开出的公园道仓来看,永辉卫星仓“店”的痕迹在减弱,“仓”的痕迹在强化,其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仓库的运营效率。

  运营。永辉卫星仓入口处有一个类似前台一样的接待窗口。仓内工作人员打包好每单商品之后,便通过这个窗口将商品递交给外面等候的骑手,并由系统安排骑手送货到家。永辉卫星仓在接待台之外安置了几个长条座椅,以备骑手们等待取货时休息。

  前台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型液晶显示器,上面显示订单处理的实时动态以及骑手的位置信息。

  穿过前台,便是忙碌的永辉卫星仓内场。据了解,永辉卫星仓内按照区域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区域有一个责任人,他负责该片区所有商品的补货、拣货以及生产日期和品质把控。

  与门店的逻辑不通,永辉卫星仓每一个SKU都有固定的库位,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工作人员拣货。每个库位都采用电子价签,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进行库存的实时清点。拣货人员在IT系统的引导下完成智能拣货。

  据了解,为了更加高效运营卫星仓,永辉将仓内作业细分为补货、拣货、打包等几个环节。在卫星仓前台处有一个自动接单并打印订单的打印机,拣货人员收到订单后进行拣货,并交到前台进行打包。永辉卫星仓大学城仓内有28名工作人员。

  到家、到店“分离”

  参观完永辉卫星仓,笔者的一个感触是,前置仓的核心是仓库管理,不能按照零售店的逻辑来理解和运营。永辉对于卫星仓的定位也透露出其对到家、到店业务的最新判断。

  永辉云创高层认为,到家和到店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此前尝试的仓店一体模式基本是跑不通的。

  “我们以前认为,让门店作为到家业务的载体,或者是把门店作为前置仓是可行的。现在看来,这种方式行不通。首先从系统无法支持。门店的信息系统是进销存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办法得到门店的实时库存数据。门店也许没有库存了,但APP上显示还有货,消费者下单之后无法获得商品,消费体验很差”。一位永辉卫星仓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从运营效率来讲,线上订单量大的时候,门店也是最忙碌的时候,到时候再安排人员来拣货会影响门店的运行效率。“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高效的到家业务模型,而卫星仓便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上述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去年永辉刚刚推出卫星仓的时候,笔者采访了一位福州商业人士。他表示,永辉发力卫星仓有两大考量。一是增加永辉生活APP上的商品品项和SKU数;二是释放出剥离原来到家业务的信号,未来有可能将所有自营的到家业务都划分到前置仓项目。

  “将永辉生活门店作为前置仓配送到消费者家中有其局限性。一是配送人员容易出现波峰波谷运力不均衡的现象,人力资源无法有效利用;二是商品可选择性比较少”。上述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现在看来,上述福州商界人士的猜想是对的:永辉对于卫星仓的定位,使得它将成为永辉到家业务的主要载体。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背景是,永辉云创、云超“分家”之后,永辉卫星仓自然归属到了云创的板块。目前它在福州还承担着云超板块线上运营的业务。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云超在做好到店体验的基础上,也要做到家业务,但目前也没有看到云超板块的到家业务的具体运作思路。

  对于云创而言,永辉到家业务成为这样一个平台:以永辉生活APP为前端,以卫星仓为主,以门店为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有意转载本站内容,请与金商网联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若经同意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和地址链接

上一篇:“金奖歌后”卫兰空降广州骏壹万邦广场 现场人气爆棚

下一篇:弘阳广场首登烟台 存量改造的范本创开业当日客流破10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