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态来看,餐饮仍为品牌们布局的主力方向,占比约33.3%。服饰业态以6家首店,位居其后,其中包含首次进入线下市场的有棵树、MasonPrince,以及首进中国市场的The Row等。
服务区餐饮向商场餐饮靠拢。一方面,服务区餐饮的品类丰富,一些服务区不仅涵盖餐饮大品类像米饭快餐,还有涵盖到多个细分品类如猪脚饭、煲仔饭。另一方面,服务区里出现了很多连锁餐饮,有海外连锁餐饮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DQ等,也有国内连锁餐饮品牌如面包新语、绝味鸭脖、吉祥馄饨、老娘舅等。
餐饮的本质是流量,流量的核心是选址。餐饮创业时,在选址上花再多精力都不为过。很多创业者对“一流商圈二流铺位”的选址铁律已经耳熟能详,但在选址的过程中仍要提防三个“陷阱”。
红餐品牌研究院对32000+餐饮品牌进行深度分析,最终在红餐大数据的基础上,以红餐指数为基准发布了2023年1月份“餐饮品牌力百强榜”,以及“茶饮品类十强”。此外,还发布了2023年1月份媒体热度最高的“餐饮品牌二十强”。
-
餐饮领域也有部分获得多轮融资的企业。比如,靠谱科技通过多轮融资打造全新的餐饮营销SaaS平台;包馔夜包子也凭借去年的大火不断扩大版图,于7月和9月分别两次获得融资;哗啦啦则在1月末和7月初分别获得两轮股权投资;不停科技和比星咖啡也获得多轮融资。
-
春节假期期间,北京各大商场商圈消费复苏显著。据北京市商务局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大兴机场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西红门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99.5%、45.1%、31%。1月28日,记者从北京多家商场了解到,春节假期期间商场客流销售双增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流效果明显,餐饮业态成为销售增长的“主力军”。
-
国金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城市连锁餐饮流水恢复强度达126%,高出旅游消费恢复强度8个百分点。
-
以开放式街区姿态展示的中铁诺德天街、奥园国际中心、四海城,餐饮业态占比超零售,巧用空间落位品牌,商务社交氛围拉满。
被一众国内品牌选择作为首个海外市场落脚点的新加坡,即便有再多处和国内北上广深相似,但总归是相似。进到新的国度,就要遵循一套新的游戏规则。因此,餐饮品牌出海,尤其是在没布局整个国内市场的时期出海,难免有声音提出质疑,海外市场的增量能有这么大吗?中国的餐饮市场还不够品牌拓展的吗?
像群生大院、土菜研究所这种,在当地已经做出了名气,到店用餐的顾客基本全是慕名而来,顾客们不在乎它离市区远位置偏,这类型的顾客忠诚度一般会比较高,复购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