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又推中式快餐品牌“弓长张”,定位是“国民食堂”,主打“33道现炒下饭菜”。
消息一出,即成热点。
尽管贾国龙婉拒了大量采访,但是从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已经有N大看点。
-
这两天,海底捞、西贝先后为“涨价”道歉。无论做法对错,不争的事实是:后疫情时代,不止餐饮老板,消费者兜里也没钱了。
普遍性的消费降级就在眼前——饱腹感强、性价比高、标准化程度高的“小吃小喝”,正在快速恢复,迅猛发展。
而喜茶此次涨价,对行业也有“价格摸顶”的意义。每个行业都需要做这样的探索,以确定消费者对于一件商品的价格上限。这也是头部品牌的价值和责任。
定价问题是一场博弈,博是供求关系。涨价或降价动作的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消费者最终会不会用钱包投票。
当下,国内疫情已经进入尾声。政策支持下,餐饮业进入全面复工期,各地堂食逐步恢复,但困境并未解除。疫情煽动翅膀,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压货的供应商款项需要结清,延发的员工薪水需要补齐,房东的租金也不能再延期。
有餐饮界资深观察人士表示:从一开始就感觉瑞幸就是一个“资本局”,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大型的“to VC”“to PE”现场,教科书级别的,不服不行那种。这次瑞幸内部自曝造假22亿,一算是对前不久浑水做空的回应,二恐怕也有纸包不住火的担忧。甚至是内部利益权衡的结果。
随着防控形势的好转,逐步恢复堂食的餐饮门店运营情况如何?客流恢复多少?门店如何保障用餐安全?营业额回升多少?员工复工情况怎样?……带着这些疑问,3月18日,内参君来到西贝莜面村汉光百货店实地探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简称CCFA)3月18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样本企业2月份销售额同比下降80-100%。从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
借力线上平台,探索新零售,是疫情期间餐饮商家们不约而同采取的一种自救方式。
外婆家旗下拥有品牌十数个,门店200余家,员工8000余人,在得知疫情蔓延后,掌门人吴国平主动安排退订年夜饭,关闭除“老鸭集”之外的所有门店。直到2月15日,“外婆家”停更了近一个月的微信公众号才发出消息,宣布外卖上线。
进入2月中下旬,全国陆续复工。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在逐渐退去,而餐饮行业的战斗才刚刚开始。疫后复工,餐饮要面对至少2个月、甚至更长的“恢复期”。从复工开始的恢复期,才是餐饮行业真正的“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