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好赚,但因有人性的漏洞存在,挣快钱总是最被推崇的。有喜欢挣快钱的人,那么自然也会有青睐快品牌的资本。如果快品牌有高效的投资回报率,对于资本来说,只要有退出通道,快项目、快资本就是神来之笔。
味千拉面在上海举办了“大骨熬汤50年,全球门店800家”的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看得出来,这家1968年始创于日本、1996年由潘慰从日本引入香港以及内地的拉面品牌,是打算和“骨汤”杠上了。
日本7-11总部(下文统称7-11)的毛利和人效数据比较强势,最新的财报(截至2022年2月28日)显示,7-11的毛利达到了92.4%(门店毛利为32%),此数据超过华为同期毛利的48.3%,在人均净利方面,7-11的数据是125万,超过阿里同期的57万。
商业地产的“一体化”虽并不是新概念,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一体化只是存在于消费端,此外,商业地产的一体化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且商业端的异业合作还仅处于概念期。
在Manner进入餐饮业的时候,咖啡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最早的高端西餐厅再到中端咖啡厅,2015年左右,咖啡这个产品已经从一个神圣的、高级的、有逼格的外来饮品升级为大众饮品。
继海底捞被曝出关店300余家、巨亏38亿、给顾客打标签系列事件后,3月1日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创始人张勇卸任CEO,由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接任。
近日,行业有观点指出,酸菜鱼米饭或许可以进行“麻辣烫化”。由于品类红利衰弱,当下酸菜鱼米饭的经营者确实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改革以带来品类发展方面的新活力。关于酸菜鱼米饭(麻辣烫化)的新改革,在外界看来,这不就是两个红利微薄品类的联合而已么?似乎这看起来既没有创新也没有新意,那么酸菜鱼米饭的麻辣烫化是否真的可行?
从2018年到2019年餐饮市场对于新进入者已经非常不友好了,2020年一开年更是无比惨烈,眼下2021年疫情也是在北京等多地呈现爆发态势。不过,餐饮依然是离创业者最近、最受跨界者青睐的业态。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呷哺呷哺的股价再次跌破7港元,截至10月16日,呷哺呷哺的市值缩水到只有68.17亿港元(合56.56亿人民币,因汇率实时波动,此数值仅做参考)。
今年1月13日,麦当劳推出新品“金招牌肉夹馍”,尽管这款新品因涉嫌虚假宣传遭到了众多消费者吐槽,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餐饮业对于肉夹馍单品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