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四散的2020,餐饮世界的新模样,或可套用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你卖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呈上的盘中之物不同,决定着餐饮玩家们定位标签、输出印记的不同,以及它们在商业世界中的位置、地位的不同。
12家倒闭,8成减收,半数亏损……疫情之下的日本百货店正深陷罕见危机,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探寻一个最佳转型方向,已迫在眉睫。
近两年全国20家标杆商场共计举办了1600余场营销活动(“20家标杆商场”:样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8个城市5万㎡以上的20个优质购物中心;统计时间:2019年1月1日-2020年11月中旬)
消费的低迷和疲软,同样反映在大湾区商业地产的现状中,令人忧心。受大环境影响,2018年,广州购物中心的空置率超过10%,在一线城市中属于最高,现状比较严峻。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才能提振消费意愿、挖掘出大湾区商业的潜力和优势?
为了刺激消费,连被边缘化多时的“地摊经济”也开始卷土重来。在风雨飘摇大环境中,一批实体商业正濒临倒闭,而另一批却能风生水起。到底是哪几类韧性强的品牌能跑赢经济逆周期?
-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到“绿色”二字,“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根据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内购物中心在推进绿色零售与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
正值人们赏花出游之际,加之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不少购物中心陆续换上“新装”,重新开启暂停了许久的线下营销活动,那个“中庭很忙”的购物中心很快回来。
如果说商业市场发展变迁是一部永不落幕的连续剧,那么北京这部剧的主角应是数以百计的存量购物中心,资深老牌、奢华高端、潮流年轻等各类项目轮番上阵,演绎着业态更迭、品牌调整、空间焕新的精彩戏码。一口气“刷”完2019年的剧情,我们品出的味道是:平淡中有惊喜,熟悉中有新意。
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湖北解封、复工复产、堂食恢复……好消息不断的3月里,沉寂多时的商业也终于迎来了曙光。
城市CBD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间,穿着光鲜亮丽的年轻女郎或拿着最新款爱马仕手包,或脚踩限量版Gucci恨天高。骄傲、高冷的红唇上大都是圣罗兰、香奈儿、纪梵希等国际一线大牌。
对“年轻新奢代”来说,奢侈品已成为一种社交资本、一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流通的货币,帮助他们快速“入圈”、并提升线上线下的身份和话语权。